一边是高低起伏的小楼,黄色的外墙布满爬山虎的藤蔓,岁月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一边是钢架结构的标准化厂房,行吊、机械臂与飞溅的焊花,现代化工业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盛夏时节,位于常德经开区的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纺机”)绿树浓荫,生机盎然。
此后,工厂几经改革,但始终紧盯经编机这一产品品类。近些年,常纺机凭借着智能化高精度驱动、控制和高可靠性技术,实现传统纺织机械网络化、智能化、产品和装备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打破了国内经编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前不久省工信厅公布的《第四批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常纺机的高速经编机成为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常纺机通过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率先实现经编机国产化,提高我国纺织机械研发、生产及制造水平,弥补了高速、宽幅经编机关键领域的短板,并慢慢的变成为国内最大的经编机研发、生产基地,世界一流的行业企业。”2023年3月,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对高速经编机主要生产企业的数据统计显示,常纺机2020年至2022年高速经编机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二,仅次于德国的一家标杆企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厂,如今已是常纺机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的陈海军满脸自豪。他话锋一转:“常纺机从未就此满足。在主要技术参数上,我们从始至终追赶这家世界级头部企业,并逐渐拉近了距离。希望在未来,常纺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从‘世界一流’向‘世界第一’的跨越,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纺织机械制造企业。”
《常德市工业志》记载,常德纺织机械厂是国家纺机骨干企业,但受限于当时的制造业水平,工厂只是一家小型的机械制造企业。
陈海军介绍,彼时的企业主要生产纺纱摇架、上销、无级变速器和普通金属中小型切削机床。1973年,企业重点转入纺织机械设备生产,此后试制成台Z303型和GE271型经编机,填补国内经编机生产制造空白。“企业在国家改革的大潮中几经改制,现为中国恒天集团下属控股公司——经纬纺机的子公司。不管企业如何改革,有一条主线不变:始终把经编机的生产、研发作为主营业务。”陈海军说。
1986年,公司开始引进德国经编机制造技术,合作研制KS系列高速经编机。
高速经编机是指梳彬数较少,生产速度较快的一类经编机,是经编生产中最主要的机型之一。高速经编机处于整个纺织行业产业链的中端,是产业链中的关键设备。
“高速经编机是经编纺织业中有代表性的高端制造设备,不但可以生产日常的生活用品,还可以生产半刚性玻璃纤维、雷达屏蔽织物等产品,服务于航空航天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应用前景广泛。随着产业体系的转型升级和消费的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高速经编机慢慢的变成为经编市场的主流。”常纺机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严中华介绍。
1986年至1996年,是常纺机与德国企业的十年合作期,也正是这段合作,更加坚定了常纺机要让经编机国产化的梦想。
“合作期间,虽然我们引进了经编机设备,有设计图纸,学习了制造工艺,但核心零部件只能进口。国内经编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正真获得改变。”陈海军说,通过引进、消化、学习、吸收,常纺机开启了漫长的自主研发之路。2002年,历经数年深耕,常德纺机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国产经编机,打破了国内经编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2006年至2012年,常德纺机迎来公司制作经营史上辉煌时期,最高生产规模达到年产各类经编主机800台。”陈海军说。
“这是一台数控钻铣床,可以铣平面、打孔。通过它加工出的成品,误差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陈海军带着记者在生产车间参观,一台台大型机加设备组成的生产流水线令人目不暇接。
“这是曲轴自动化生产线。曲轴是经编机的动力装置,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陈海军介绍,这是企业去年开始布局的一条全新生产线万元,前不久才刚刚验收投产。
记者看到,这条生产线分布着铣打机、铣床、钻床、研磨钻等数控生产机械。这些生产机械通过半空的桁架连接,几台机械臂在半空中抓取零件,自动投放。“这条生产线的投产,极大的提升了产品效率和质量,尤其保证了产品一致性。”陈海军和记者说,以前曲轴有20多道工序,需要9个工人,现在只要两位工人操控数控平板就可完成。“这些需要加工的零件一个有15公斤,以前需要几个工人搬运上加工设施,现在一个机械手就可以轻轻松松完成。”
近些年,在智能化生产的趋势下,常德纺机也对自身生产进行了智能化改造。通过改造油漆生产线、冷作生产线、铸针及针床加工生产线、购置数控设备,建立主关键零件自动化生产线柔性加工系统,引进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加工效率、提升经编机生产智能化水平,深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运用,完成加工设施物联系统建设,进一步建设MES系统,实现与公司PLM系统和生产设备无缝对接,建设扁平性、敏捷性、流程化组织模式,逐步打造智能生产工厂。
“近三年,企业在冷焊和机加工方面投入技改资金8000多万元,提高核心零部件质量。公司生产的经编机产品已经大范围的应用数字化技术。”提到这些,陈海军的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除了大手笔投入,不断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常纺机还建立了一支高效的开发团队,并成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者。
企业的研发中心拥有79人的专业开发团队,其中有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50人。2019年至2022年间,公司参与起草国家标准6项,已发布5项;牵头起草行业标准2项。累计拥有9项发明专利,68项实用新型专利。企业主导产品E2291A系列经编机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E2291A系列经编机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E2281型经编机获得“湖南省优秀技术创新奖”;公司先后被认定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
“几十年来,常纺机一直紧盯高速经编机这一行业细分领域,产品已经形成了E2518系列、E2528系列特里科型高速经编机、E2178系列拉舍尔型高速经编机、KSB系列、GE272SM系列毛巾经编机、E2281系列、E2288系列、E2295系列、E2298系列拉舍尔型双针床经编机等9个系列。这些产品大多数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严中华介绍。
E2528型特里科高速经编机和E2178型拉舍尔高速经编机是其中的明星产品。“这两款产品在湖南省科技厅召开的‘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会’上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国内经编机械制造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严中华在介绍这两款产品时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这两款新产品是常德纺机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创新开发的新一代曲轴式高速经编机,实现了机器最高运转速度3700转/分。编制元件采用性能优良的复合针技术配置,具有优化的中动程和短动程成圈系统,高速经编机宽幅已达到330英寸,能织造高品质和风格多样的经编织物,适应范围很广。
常纺机深耕经编机行业多年,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快速响应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以及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在业内获得广泛认可,已与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澜集团有限公司、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杉杉控股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企业主要客户集中分布在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纺织产业集群集中的沿海省份城市。”陈海军说,目前,企业主流产品经编机除了占据国内主要市场,还远销德国、西班牙、日本、巴西、韩国、土耳其、越南、孟加拉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高速经编机生产领域,这家德国企业是行业杆标,也是公认的业内头部企业。他们的经编机加工产品的最大幅宽为300英寸、最高机速达4000转每分钟。能够正常的看到,常纺机的E2528和E2178的产品性能与德国这家企业相比,差距显著缩小,同时也拉开了与国内竞争对象的距离。”陈海军说,“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创新研发,不断拉近与这家标杆企业的距离,希望有一天能实现真正的超越。”
常纺机的实验室里,一台即将交付使用的经编机正在高速运转。这是公司依据下游企业的需求研发的新产品。受纺织行业大环境影响,这两年企业订单有所下滑,但常纺机并未停下新品研发的脚步,也从未停止追赶“世界第一”的梦想。在他们眼中,成为“世界第一”,是企业跃上更高平台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几代人坚持不懈的产业报国梦想。
成为“世界第一”,关键在创新。能在全球行业榜中独占鳌头的企业,皆有“看家本领”。或是在核心技术上“一骑绝尘”,或是在商业模式上“快人一步”,或是在品牌营销中“别具一格”……这其中,创新都是关键的驱动力。
创新是企业制胜之道,也是持续发展之基。不可否认,当前,我们的很多企业与“世界级”的标杆企业还有很大差距。看到、正视这种差距,不等于自怨自艾,更不能将差距当鸿沟,认为不可超越,遥不可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蒸蒸日上,产品升级迭代速度加快,产业链重构、价值链正在重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不仅有挑战,还有更多的机遇。向世界级标杆看齐,才可以找到企业的发展的潜在能力,才能增添发展动力。追赶世界级标杆的过程,是缩小差距的过程,更是增强创新动能的过程。
体育竞技中,没有一成不变的“第一”,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第一”。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是如此。从“世界一流”到 “世界第一”,既有不断拉近距离、目标就在前方的欣喜,更有步入深水区、直面“硬骨头”的种种难题。只有坚定走科学技术创新之路,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创新,才能不断的提高发展动能,朝着“世界第一”的目标走得更稳更好。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追赶“世界第一”的过程,就是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希望常德能涌现更多的企业家,有对标“世界第一”的勇气、追赶“世界第一”的毅力,突破核心技术、筑牢产业根基,为中国经济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